环球聚焦:大湾区有座“超级显微镜”!|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站
在制造重大航空装备时,使用什么材料性能更加稳定?不同材料在微观世界里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疑问,通过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可以被一一解答。
“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在向记者介绍时形象地比喻道。
中国散裂中子源为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散裂中子源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在我们要看到某个物质时,首先需要光源。散裂中子源通过产生中子,把中子当作光打到物质上,类似于‘照亮’这个物质,以方便观察物体的微观结构。”陈和生表示,散裂中子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可以解决前沿科学问题,还能服务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散裂中子源展厅展示加速器
粤港澳大湾区这座“超级显微镜”,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选址广东东莞,规划用地1000亩,首期用地400亩,2011年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于2018年建成,主要建设了1台8千万电子伏特的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1台16亿电子伏特的快循环质子同步加速器、2条束流运输线、1个靶站、3台谱仪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土建工程。
自正式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9轮开放共享,全球注册用户超4100人,完成了超过1000个科研课题,相关课题涵盖了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如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结构、稀土磁性、新型高温超导、功能薄膜、高强合金、芯片单粒子效应等。陈和生介绍,硼中子俘获治疗肿瘤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BNCT项目)作为推进散裂中子源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已成功研制出样机。
大科学装置是帮助我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不受制于人的“国之重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最早落地珠三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运行,不仅为“世界工厂”东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也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据了解,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首台、世界第四的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解决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审核:陈伟光
文字:刘涓溪 闫伊乔
摄影:孟繁哲
关键词: